企業質量管理與品牌建設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企業在競爭中求生存與發展,應不斷提高質量水平。隨著市場的發展,我們的企業面對更加激烈的全球化市場競爭,機遇與挑戰共存。在知識經濟和創新加快的當今社會,要想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就必須創造“世界級質量”,創新全球化市場,不斷提升科技與質量水平。創造“世界級質量”,就是要把質量生產、形成到實現的全過程,真正地融入國際化經營戰略之中,在全球化競爭與市場創新中,確立并不斷地實現質量領先的戰略目標。實踐證明,企業靠市場,市場靠產品,產品靠品牌,品牌靠質量,質量競爭已成為市場競爭的關鍵。企業如何以質量打造品牌的:
(一)提高管理水平打造產品質量
1.建立和完善質量領導責任制。企業法定代表人和質量主管經理對企業產品質量負有領導責任及終身責任,要依法管理企業。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從人員、材料、設備、工序、工藝、技術措施等方面層層落實質量責任,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2.嚴格市場準入。必須具備與客戶要求相應的資質等級和業績,具備足夠的技術管理能力和裝備水平,并在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從事產品生產,杜絕無證生產產品。
3.嚴格原材料的采購使用。各類原材料是生產產品的重要條件,材料的質量是產品質量的基礎。因此,采購和使用的原材料質量必須符合標準規定。要嚴格檢驗進場的材料和設備。進入公司的原材料,必須有產品合格證或質量保證書,并應符合國家標準要求;需實驗室檢驗合格后才能使用。
4.強化產品質量監督。質量管理貫穿于生產產品的全過程。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主要是對生產各個環節或中間產品進行全過程的監督、檢查與驗收,其質量控制程序和檢驗內容是根據產品的檢驗要求進行。質量監督部門按照國家標準、技術要求、技術規范及合同規定的要求,認真履行監理職責,而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和馬虎。
5.提高企業人員素質。企業人員有決策層、管理層和作業層等三個層面。人員素質直接影響生產質量目標的合格率,是產品質量高低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控制產品質量首先要從提高人員素質抓起。無論是決策、管理者,還是技術操作者,同時,還應該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職業道德。必須加強企業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尤其要加強企業作風建設和職業道德教育,著力打造出一支高思想素質、高技術水平的建設隊伍。
(二)以人為本——通過激勵員工保證產品質量
發展質量,提高質量,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
1.為增強施工技術力量,企業應在施工間隙組織“規范、標準”講座,對一線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大規模質量培訓。
2.對各級員工進行貫標意識、觀念的教育和培訓,讓員工懂得每一個崗位的工作質量對于整體質量保證水平的影響和重要性,真正按規范要求實施運作,按程序要求作好記錄。
3.大力營建、培育良好的企業文化,促進企業員工的全面發展。
企業文化建設與人力資源開發管理工作是相輔相承的。從企業文化的內涵來看,共同的價值觀、企業理念是員工在共同的生產活動中形成的,企業文化建設就是一種人性化的理念。企業一線員工大多數生活單調、貧乏、缺乏精神支柱。對此,培育企業文化必須充分了解員工的需求,應從物質層有形化入手,從豐富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做起,關心他們的生活,用一個“情”字去感召他們。良好的企業文化為員工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和諧的環境和氛圍,員工整個精神狀態都將會發生轉變,同時企業以人為本的戰略思想,對人力資源不斷開發和管理使員工潛能得到釋放。企業為人才提供一個施展才能的舞臺,整個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將會大大提高。
(三)技術創新——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產品質量
1.引進、消化、吸收創新戰略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企業應大量引進和充分利用世界上已有的成熟技術,這樣,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減少投資風險,迅速提高科技水平。但引進技術必須立足于企業的現有技術水平,要注重實用和實效。在技術引進后,要及時進行消化吸收,只有做好消化吸收,才能使技術真正為我所用。在消化吸收的同時,還應逐步改進和創新,只有不斷提高改進和創新的能力,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形成自己的優勢和特色,形成企業持久的競爭力。
2.模仿創新戰略
模仿是技術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企業技術進步的投入有限,只有通過吸取他人的成功經驗、教訓和技術成果,逐步積累自己的技術能力,才可能趕上或超過先進水平。同時,模仿創新可以減少研發和探索的風險,回避市場開發的不確定性,有利于技術的擴散,加快企業的技術進步和提高投資效益。但模仿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要避免侵權,模仿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培育自身的自主開發能力。
3.自主創新戰略
自主創新,是指企業依靠自身的能力進行研究開發,實現技術創新。這是一種主動而又高投入、高風險的戰略,它要求企業有大量的研究開發投入,并有很強的技術研究和開發能力和迅速將成果應用于實際的能力,同時企業還必須有很強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我國一些資金和人才力量雄厚的大、中型建筑企業更適合采用自主創新戰略。
4.合作創新戰略
合作創新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為基礎,以資源共享或優勢互補為前提,有明確的合作目標和規則,合作的各方在技術創新的全過程或某些環節共同投入、共同參與、共享成果、共擔風險。合作創新可以實現規模經濟,消除了重復研究和重復投資,分擔成本并分散風險。迅速提高企業的技術能力,并保證技術的升級換代,實現雙方的雙贏局面。
(四)質量文化——將注重產品質量的觀念融入企業文化
1.企業的最高領導要重視企業質量文化的建設工作,要做企業質量文化的創造者。企業員工的質量意識、行為表現、對質量改進和質量控制的認識以及對用戶的重視程度等,都受最高決策人,即企業的最高領導的影響或左右。如果企業的最高領導都沒有牢固的質量競爭意識和質量戰略意識,沒有樹立“質量第一”的觀念和思想,是不可能引導和影響企業全體員工樹立這樣的質量意識和思想的。企業質量文化建設,要從最高領導作起。
2.要加強企業全體員工質量意識的教育和素質教育,提高員工的思想和技術素質。企業員工是企業質量文化的主要載體。在強調“以人為本”、科技創新的當代社會,員工的質量意識和技術素質對產品的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保證產品質量并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市項產品質量的改進和持續提高為最主要目標的企業質量文化的建設,必須重視企業全體員工質量意識的教育和素質教育,提高職工的思想和技術素質。在企業全體員工中樹立起牢固的“質量第一”的思想,從思想上明確實施質量的戰略意義和重要地位。要在企業樹立起質量參與意識。
3.質量文化作為一種經濟文化和組織文化,還注意加強質量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企業質量責任制。
4.質量文化作為一種管理文化,要從以紀律、法規、制度約束管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創造人才脫穎而出和激發群眾性創新熱情的文化氛圍,并通過抓好促進人才發展這一企業文化的重心,去帶動整個企業文化建設的持續深入。
(五)ISO90001質量標準——依國際標準提高產品質量
在針對舊的管理體制的基礎上,在確保質量體系的真正有效運行,并非易事。隨著全社會對ISO90001標準的宣貫,大家都很容易走進一個誤區:即認為只要貫標,取了證,企業就進行了質量管理。從一個現代企業的角度來看,執行ISO9000族標準,應該是一個企業最基本的要求。我們知道,一個完善的質量體系,是在考慮風險、費用和利益的基礎上使質量控制最佳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須緊緊地圍繞提高質量與經濟效益這個核心問題而展開活動,向企業經營的目標不斷靠攏,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競爭力。
企業要深化改革,必須轉變管理機制,要從粗放型質量管理向集約化質量管理轉變。只有這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才有可能通過抓質量來提高獲得盡可能多的產出,獲得用戶和企業的滿意,達到建造品牌,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目的。
煙臺桑尼橡膠有限公司質檢部撰稿。
上一頁
下一頁
聯系我們

微信二維碼